不愧是年度神作,它抛出的问题足以让中国观众深思

原文@MOViE 载于中读App

它居然能上映!

得知《天才枪手》要在大陆上映,并有较高排片场次,好几个事先看过片的朋友,一致感慨如是。今年夏天,这部泰国影片在香港、台湾等地上映,无论口碑还是票房,都力压好莱坞的《蜘蛛侠》和《敦刻尔克》,风靡一时。

在中国,校园题材是块禁区。

青春派恋个爱,都要拖到“高四”才能复习。少年班之类的只会追女神,有点骨气的也就是闪光少女这种,想恋爱,别他妈的来害我啊。比恋爱更加折磨人的考试,更不容电影创作侵犯。

这部讲泰国高中生考试作弊,穷人学生卖考试答案给富家学生的片子,比印度大热片《摔跤吧!爸爸》还没有专业知识门槛,更容易触动到中国观众。

关于底线,关乎尊严,还有每个人的内心操守。

《摔跤吧!爸爸》剧照

现实生活中,中国人基本都是同一套教育考试体制的过来人。一次又一次的考试,筛选出高分和优秀者。最后千军万马,过高考的独木桥。

你要知道,一些三十岁的人,噩梦还是会回到中学考试,始终有答不上题目的紧张焦虑。这个时候,《天才枪手》那些答题时的表情大特写,或真实,或好笑,一定会唤醒你对考试的回忆。

我这种人,当过好学生,市里有排名的那种。也当过坏学生,接连挂科的那种。看起来,好与坏,全看考试成绩高低。为了考试,该做的事情做了,不该做的事情也做了。

但二哥觉得,自己一直没有变过。因为一个人如何,不是考试就能说明的。考试只是一道衡量。

见过不愿试卷被抄,被坏怂踢个椅子,踹下屁股的。你可以大心脏无视,但考完后被暴揍的,大多也是认栽。可下次还想抄?仍然不给你。

考试所引发的,大多是跟感伤主义有关的。表姐参加了三次高考,最后还是没有圆上大学梦,后来只能去深圳打工。考完高考最后一门,你回到原来的教室,看到几个女同学趴在桌上大声哭泣,无论当时看到,还是多年后回想起这一幕,都恍然如梦。

原来许多人的命运,就被那些字母与数字,彻底完全给改变了。

可以说,自恢复高考以来,我们的父辈,我们这代人,还有我们的下一代人,都深受这套考试选拔流程的终身影响。从学好数理化,到学好外语,再到出国留学镀金……国人随着时间推移和形势变化,不断选择最应该拿到高分的那些科目选项,期许在经济社会中,占有一席之地,出人头地。

重大考试的成败得失,会极大改变一个人的身家命运,进而导致许多人铤而走险——选择作弊。

从打小抄的土法炮制,到蓝牙耳麦之类的黑科技,再到买通试题的有钱能使鬼推磨……这些现实或耳闻的暗黑考试细节,加上2014年发生在亚洲的SAT舞弊事件

2014年10月,ETS接到泰国曼谷考官在SAT考试结束后发去的邮件,邮件称:“一名中国女生偷偷查看iPhone答案被我们抓了现行,这些答案都来自当天早些时候澳大利亚举行的同一场考试”。

这正是《天才枪手》剧本的真实素材来源。

《天才枪手》没有制造任何文化背景差异的观影障碍。你完全可以把它全盘置换成一个发生在香港,台湾或者大陆的版本故事。它围绕才智过人的寒门子弟与挥金如土的富家子弟,做成了人物性格与行为模式的戏剧反差,又最终完成了连商业类型片都少见的人物设定翻转。

简单说,你一下子不知道,主人公所作所为,到底是好的,还是坏的。他们到底值得同情,还是应该被唾弃。正如女主角也感慨,演好舞台剧,比考试难多。只可惜,就像中国的考试,不会比拼你读过多少书,看过多少舞台剧电影,而是要有一套2D铅笔涂画的ABCD标准答案。

制造这些麻烦悲剧的,到底是考试流程本身,还是贫富分化与阶级固化,《天才枪手》没有明说。电影里没有出现才华横溢的高富帅,正如同样没有自暴自弃的学渣撸蛇。从踏入那所贵族学校的第一天,金钱便成为一道重要的衡量标准,就像男女主角熟练掌握的数学计算。

寒门子弟为了奖学金和好学校,拼命读书。富家子弟为了给家里人交代,也要一个不错的成绩。但好的成绩排位,永远只有那几个。这相当于一场看不见的硝烟战场,你的好成绩,背后都是踩着别人的位置上去。

电影最有趣也最紧张刺激的地方,是把考场作弊拍成了眼花缭乱、争分夺秒的轻喜剧。比如用弹钢琴,听古典乐的旋律,来制造对应的A、B、C、D选项(“答案都选C”是破罐破摔的中国电影玩法,不建议学习)。

虽然这样的处理方式,稍嫌复杂,但也比《风声》之类的谍战片,随便拿一个小护士用手指头敲摩斯码传递机密情报来得好玩。更何况,音乐本身,又作为中和调剂的电影配乐而存在。浪漫美好的音乐旋律,与光天化日之下的紧张作弊,居然能联系在一块。光是我这么一说,你都会好奇它的画面感。

这个好玩,还出在电影的想象力上,令《天才枪手》堪比团队配合作战的夺宝电影,或者猫捉老鼠的谍战题材。永远有一个东西,制造着紧张悬念,让你巴不得电影人物能逢凶化吉,涉险过关。

还有打时差的悉尼战场,地铁站里的紧张追逐,持续大量的镜头晃动,好比《谍影重重》,女主角有如在闯荡一个没有出口也走不出去的心灵迷宫。

考试制度,本身不存在好与坏,只有分出强与弱,优胜劣汰。《天才枪手》完全没有把反派角色脸谱化和模式化,几个有钱同学并没有飞扬跋扈。他们要么脸上挂笑,要么一脸纯情热泪无辜,不然就是头脑简单的憨包怂。他们要的东西很简单,就是考试卷子的正确答案。

真正的反派,其实是盘踞在主人公身体里的心魔,还有人生彻底被扭曲后的怒火与不甘。《天才枪手》的主人公,是一女一男两位高材生,但是,他们行为模式本身,都有舞弊与不诚信的一面。

类型电影里,炫技的剪切和压迫的镜头感,容易跟人物情感有剥裂,比如你不关心超级英雄电影到底死了多少人,还有叉叉侠跟谁闹别扭,以及结局到底会不会死(因为根本不可能死)。

但在这部电影,你很害怕主人公出猫折堕。即便他们干不光彩的事情,你还是希望他们不要被抓现行。因为他们本质上是善良的,出身贫寒,凭才华与天赋读书。

最难能可贵的,是电影没有遗忘掉少年男女在这个年纪阶段,更重要的一个事情:

初恋。

千万金易买,有情郎难得。我特别喜欢《天才枪手》敢于把一切矛盾高潮,倒扣在女学霸的少女心上。灾难的悉尼事件后,她几经犹豫,点击删除照片,还有害怕父亲责备,彼此拥抱恸哭,甚至没有放弃对男主伸出援手等几幕,用足了人世间的真情。

与富家子弟追求的认可相比,穷人子弟同样需要家人的认可,甚至肩负更大的压力与责任。

有人批评说,《天才枪手》对人物的黑化处理是场意外。但我觉得,一切合情合理。

尤其是在当下中国社会,有多少人被金钱重压所击垮,被物质攀比所绑架,更有才华出众者同样深陷于人生焦虑——他们发现知识才智并不能换来现实回报,选择了悬梁自尽。

东方学子被考试所诱惑,亦相信考试能改变一切,从金屋到颜如玉,但《天才枪手》却给出了可能一无所有的结论。会考试的,到头来可能还是要给不会考试的人服务——用作弊,去出卖自己的才识,去换取不菲的金钱。

《天才枪手》进一步抛出的问题,其实更沉重。不参与作弊,穷孩子一定会输。很多人对这样的价值观念,譬如女主为了几十上百万的泰铢报酬不齿。人生当然不只有一场考试,对这些无法被难倒的考试赢家,他们所渴望的,是凌驾于校园之上的人生赢家。横亘在他们面前的,是弱势的穷人群体所永远无法击破,甚至只能参与加入的,牢固的富人阶级。

要真是没有考试这个东西,他们可能连赢的可能性都不存在。这样的模犯生悖论,看得人一声长叹。

很久没有这样一部青春片,会带给我如此多的复杂思考。

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,正如一所波士顿大学,对一个泰国或中国的学生,与它对一个美国学生的价值影响是完全不同。

但世上也没有绝对的不公平,所以才有了优胜劣汰的考试制度。

反智主义盛行的今天,《天才枪手》很容易被认为是知识无用论,或者知识等同于舞弊和金钱。但我想说,电影结尾恰好说明,人类身处在不公平的社会环境中,但一直在寻找同一个起点,付出汗水与才识的公平较量。

· END ·

运营人员: 黄醒梦 MZ016

留下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